邁向碳中和-產業綠色、低碳技術與人才培育及應用
學校名稱
國立成功大學
計畫領域
綠電及再生能源、循環經濟、其他
夥伴學校
南臺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嘉南藥理大學、國立臺南大學
合作單位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局、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台灣電力、台灣中油、中國鋼鐵、台積電(洽談中)、東元集團、長春、台塑、台塑石化、南亞、台化、大亞集團、中石化、統一化工、華宏新技、富威電力
計畫內容
計畫重點摘要
聯合國永續發展(ESG)及當今最熱格拉斯哥氣候協議(2021(COP21))的2050年實現零碳排。全球已有130個國家宣示2050年達成此目標,面對全球零碳排與碳中和的大趨勢,台灣未來30年又該如何超前佈署。本計畫提出我國邁向碳中和其策略在於將「二氧化碳資源化固碳」,具體落實有兩大方向:一是低能耗的工業碳捕捉技術,而捕捉的二氧化碳(碳源)需考量具規模化、經濟效益的市場出海口;二是將捕捉後的CO2透過觸媒轉化製程,將CO2碳源透過氫化合成化學品進行大規模再利用。
本計畫主要目標(如圖1.1)為國內企業低碳轉型發展提供迫切的科技支撐與人才培訓。除此之外,藉由「碳中和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統整研發資源以產生綜效,加速國內減碳技術之發展,同時透過成大安南校區碳中和示範工廠提供企業對碳捕捉、二氧化碳再利用,以及電解水產氫等技術進行測試、驗證及媒合的場域平台;此外,更可推廣或辦理相關碳捕捉科普教育,以高端的科研成果增進學生對二氧化碳捕捉科學的興趣及認識,進而關注全球碳中和、綠色能源等科技研發趨勢,厚植未來的碳中和技術所需科學人才。再者,本計畫擬更進一步於成大化工系場域建置展示碳中和研發成果之示範場域,以實作互動方式,讓學生更易上手了解,並且在畢業後進入職場,直接發揮其才能,拉近與產業技術的距離,讓產學研更易於取得技術、資訊等服務,並互動產生火花,加速發展新技術及新產品,最終可成為臺灣碳中和新型產業鏈(碳產業、氫產業)向國際展現新產品及技術,拓展國際貿易的基地,讓出口不受限。
圖1.1本計畫目標
成大畢業生受國內企業界的喜愛,故本此精神,搭配成功大學於安南校區已打造國內首座國家級「碳中和示範場域研究專區」,如圖1.2。
圖1.2 碳中和示範場域研究專區
在課程的規劃上,除學理知識的傳授,更可以藉著實驗的設計,讓學生藉由動手做來印證學理。擴及伙伴學校:南臺科技大學、崑山科技大學、國立臺南大學,以及嘉南藥理大學,提升學生的學習素質。培養臺灣在2050碳中和目標下所需碳產業&氫戰略產業的各階層人才培養,另一方面也規劃一門通識課程教育,擬開授「碳中和科技與管理大師講座」,盤整國內產、學及研界具代表性或權威性的專家與學者,規劃一系碳中和概念的講題,藉由經驗豐富的大師講授,除理工科的學生,也要讓非理工的學生了解整個世界多在追求碳足跡,了解碳中和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可藉由成功大學研發技術資源,與企業合作,透過產學研合作,進而改善業者現有製程及解決產品問題。期待未來與所有企業規劃合作負碳排,協助南部產業聚落發展、減碳綠能的基礎建設,以加速國家規模的綠色轉型計畫,共同創造臺灣循環永續、綠色製造的競爭優勢。「我們相信,具有核心價值的創新,一定能夠帶來更具意義的成長。」協助企業2050達成碳中和目標;邁向碳中和不只是政府與企業的責任,學界有義務和責任盡一份心力。
綜合上述,本計畫整合南臺灣學校師資,開設七大專業課程,包含再生能源(含能源管理)、循環經濟節能減碳製程、綠色能源氫能&氨能燃料及其應用、碳捕捉/純化及再利用、二氧化碳再利用技術、電化學與綠色能源應用,以及碳盤查與碳管理及碳經濟,透過本計畫的執行為臺灣淨零轉型培育企業所需的七大技術&管理專業人才、深耕師資量能,打下良好的根基,讓臺灣企業無畏綠色轉型,為我國產業爭取淨零新商機。